Vlog火了?Vlog品牌IP和个人IP如何运营?

Vlog火了吗?确实有些UGC或PGC已经成为知名的Vlogger,而更多的OGC还在摸索着其深层价值,未来的Vlog又将是哪些行业或Vlogger的天下呢?

vlog运营

Vlog创作与品牌运营


谈及Vlog便会出现两种完全不同的看法,一种是用已成功的案例向公众展示其潜力,另一种则是在用大咖入场小白退避的观念告诉大家红利期已过,而在作者看来新媒体从进入商业化运作开始,便不存在可以被轻易复制成功者,而草根的成功虽少,但也不是没有。


为何Vlog是蓝海


1.什么是蓝海


在商业界来说,蓝海泛指没有明显的恶意竞争、拥有利润诱惑的市场空间,能够避免激烈的竞争追求创新的商业战略。清楚一些的说也就是,蓝海有别于常见市场状态,充满机遇、缺乏激烈竞争的可发展空间。


2.Vlog的潜力证明


大家可以去关注众多成功Vlogger的作品表现形式,基本都是集中于生活领域,而且普遍性的能够引起公众关注的要素便是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


我们暂时可以理解成Vlog就是一款公众化的“小红书”,因为她的成功之道十分接近于Vlog在欧美风行的理念,也就是上面说到的要素。能够实现从低谷进入一线平台行列是有目共睹的,而成功的市场定位所需的便是生活理念与方式的营销公关策略定位,在众多公关活动和营销推广的动作支持下,成功将其送入一线行列,这点是不是又有些类似于抖音的爆发性成功呢?


3.全网Vlog计划


包括以小视频和短视频内容为主的抖音在内,各大平台纷纷投入大量资金开展Vlogger培养计划足以证明其潜在能量,从这些大平台在开启亿元以上的奖金池时,我们终于不必受限于用户性别,在各类平台投放精彩的原创内容。


其实小视频和短视频的蓝海已经逐渐进入行业成熟期的后半场,这时恰恰因为Vlog的特性,使得国内大多数商业化创作者尚未能充分理解如何创作与运营,有些大号可能添加上明显带有策划痕迹的过场,或延长短视频内容的办法来产出伪Vlog来持续商业化的增量运作。


所以,我们可以谨慎的判断,现在Vlog行业里未必有伸手可触的红利,但却尚属蓝海范畴。


Vlog创作和运营


Vlog的创作和运营从实践操作中与短视频基本相同,只是创作理念和如何利用外力有所差异,进而形成其内容与表现形式在本质上的差异性。


1.必备工具设备


能够录制高品质视频的采录设备


作者推荐动态像素比较好的数码单反相机,携带相对方便而且相交于高端摄像手机拍摄出的画面也要专业,而且采录帧率上在做后期的时候也会更灵活,最主要的还是在价格上虽略高一些,但相比专业摄像机还是接地气很多。


优质的或专业的视频剪辑加工软件


作者推荐几款应用软件,大家可以根据实际操作选用。猫饼、一闪、VUE、大片,四款应用软件功能上都很强大,也拥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足够丰富而时尚的服装和道具


服装和道具则相对没有太大的限制,仅需要符合录制内容整体风格和选题,比如录制游戏或动漫展时只要服装不影响公共秩序都算融入采拍场景。


其他采录辅助设备和交通工具


交通工具可以选择便利的公共交通工具,现在全国不仅公交地铁等公共场所都可以采录,如果配备单车支架即便在外地采拍还可以选用共享单车,这些都是公众日常使用的交通工具,所以也更贴近公众的生活。


2.必备资源渠道


启动阶段的关注粉丝量


任何类型的内容帐号在启动阶段如果是0启动,说实话真的没人会相信,因为如果真的有人和你谈从零启动只能说明此人零经验或者就是在鼓吹业绩,有经验的运营人都知道零粉丝起步的成本到底有多高。作者建议寻找一些在生活领域有带动效应、愿意分享优质内容的人作为启动粉丝,或者找到有优质粉丝的KOL合作带入一批优质启动粉丝,这些投入的成本相对零粉丝起步真的少太多太多。


丰富而贴近受众生活的场景


选择录制场景是采录视频的关键环节,即便是在没有去过的场景,也要尽可能的进行调查,将调查过程加入进去像真人秀一样也是不错的选择。调查的主要原因就是避免出现过大的需求偏差,比如作者之前遇到过的一次无脑采录,目标是去临近城市体育场馆看帅气小哥哥们的篮球技艺,策划人说那里的场馆周末都会开放,结果到了实地发现场馆是闭关状态。


能够建立合作的分发渠道


虽然有众多平台开放了公众投稿的渠道,但在运营者角度来说,一方面选择一个粉丝质量高、平台支持力度大、推荐机制公平的平台才是关键。另一方面如果有平台愿意建立如首发、专题等方的合作,对团队来说会更有益于后期品牌的塑造,就像“二更”在短视频时代的策略一样。


聚焦于生活领域的策划团队


为什么要需要聚焦于生活领域,首先是Vlog的关键元素就是生活,这是它能够持续吸引流量的关键。再从另一个维度来看,如果是专业的科技领域策划团队,其聚焦的内容往往会偏离生活的核心要素,专业的内容用专业领域的策划。


持续性的独特创意视角


创意方面不必赘述,持续性和独特性是增加粉丝关注和黏性的关键,而其中如何能够做到持续产出标准要求范畴内的原创作品,这才是大家公认的难点。


3.创作流程及关键点


这里基于短视频创作的流程和关键要点进行说明,减少不必要的赘述。


轻策划,梳理大致流程


不同于其他视频内容创作,为追求真实性强的创作内容与可观赏性的并存,Vlogger往往对内容主题仅做轻量的策划,比如今天的采录内容的主题方向是什么、梳理大致的流程如在哪些场景进行拍摄,还需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配什么服装和道具、选择哪些备选方案完成采录,以及是否需要协助者等必要的录制条件,犹如Vlogger出去散心时所需要考虑的事情一样简单。


设备与道具,突发创意有备无患


决定Vlog内容是否有趣、吸引观众的关键便是随机性的事件与创意,而相应的设备与道具必不可少,这方面确实需要采录经验做支撑。而不可否认最早的Vlogger便是一位擅长发现和创意的职业摄影师,而随后参与到原创内容发布的成功者们都十分擅长将突发性的事件和创意,融入到后期内容剪辑规划之中。


个人IP与公众IP,不必同时存在


Vlog的神奇之处便在于此,以往的经验当中个人的IP打造如能有公众IP的衬托或帮助本是事半功倍之事。但Vlog则不同,初期为获得大量关注加入适当的公众IP来衬托个人IP是可以考虑的,而如果Vlogger想持续输出Vlog视频内容并获得关注和追随,除非在做商业变现,否则最好的方式还是极度的强调个人IP才是正道。


其实真正影响Vlogger长期发展的核心价值点就是个人IP的塑造,这个IP必须遵从原生的生活要素,即便是明星参加商业活动的内容,也要至少包含台后的内容采录。


灵魂合一,人与事物皆具灵魂


所有视频内容都在努力打造出内容中人的灵魂特质,尤其体现在影视作品之中,这才使影视行业长盛不衰。而Vlog能够在欧美国家快速兴起,并使Vlogger们几乎以难以想象的速度拥有了大量社交资产,形成支撑作用的便是人的灵魂在持续的内容更新中彰显的淋漓尽致,而人与事物产生互动时所碰撞出的精彩才是每一部Vlog视频发布后获得关注与赞赏的关键。


这里所说的灵魂既是人真实本质,又是事物在互动间产生的自然状态,也就是前面三点融合后对视频内容产生的影响,再结合Vlogger有趣的灵魂所表现出的独特魅力。


4.其他视频类型的特点差异


长视频


泛指视频内容时长超过30分钟,如剧集、电影、纪实,以及短剧、短片电影等。长视频的商业化和策划痕迹十分清晰,往往以艺术化、特效化、剧情化的内容作为内容创作要素,即便是描述生活的纪实片也会有一定的剧情化痕迹。


Vlog则更重视生活的原生态,而后期加工过程中仅对事物或语言进行少量特效化,即便真人秀也不会让大量特效抢走主角们的戏份。所以,这种特效也仅仅是为观众能够关注到内容中有价值的关注点,或是为加强某些观众的兴趣因素,而非依靠大量的特效获取收视量。


短视频


短视频是编剧+剪辑模式,相交于短视频Vlog允许在相对较长的时间里表现出更连贯、更具代入感、更真实贴近生活的视频内容。短视频因受众的快速浏览行为而产生向着内容的跳跃性发展趋势,且在短时间内抓住观众深层次的情感共鸣基本无法实现,而爆红的短视频也都是在触动观众积累已久的情感元素。


Vlog与短视频最大的差异点便在真实感,短视频的策划与加工都是向着显性特征发展,这种显性特征中最清晰的便是“快餐文化”精神,这便使得短视频行业即便在年纪较小、喜欢新鲜事物的受众群体,也被大量同质化严重的快餐内容充斥网络一段时间后便出现疲累感。


直播


虽然都为记录生活日常、参加活动等情景为主,但直播是编剧+无剪辑模式,而Vlog属于无编剧+剪辑。虽然看似直播更具有真实性,但看似没有策划的背后,如果没有“推手团队”的支持,仅仅依靠随性而播能够做到拥有大量粉丝簇拥的主播并不是没有,只是现在这种主播也都已经进入到“家族”之中,由团队同一规划指导直播内容,以期达到更有效的聚拢关注与收益转化。


品牌的Vlog营销公关


1.品牌公关


品牌作为独立的IP出现在市场之中已是常态,而如何从公关角度对企业供应链、生产、产品、活动等日常经营过程中的内容创造吸引观众的热点,如公益活动、慈善事业吸引公众与社会的关注,供应链和生产层面的突出事迹吸引上下游的合作者。


2.品牌变现


产品自然是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关键桥梁,消费者真实的体验与品牌方新品发布、功能体验等层面都是有待开发的方向,尤其在内容成熟之后再巧妙植入“端口”后,更是便于品牌方的销售与品牌私域建设。


3.品牌Vlog的IP定位


之前我们曾提及IP避免混淆的问题,而品牌方的IP实则属于介于个人和公众之间的品牌(领域),领域IP十分类似于PGC定位一样。而这种定位的便捷之处就在垂直领域的专精度,使得长期的输出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关注者对IP方面的发散性联想,避免品牌被公众性的IP所影响。


举例说明一下,如果企业与《流浪地球》达成共识,在流浪地球发布前的将片花、预告、病毒视频等内容,制作成为Vlog形式,由品牌方植入采访、特效,记录企业在与剧组合作期间的日常,以及结合双方IP策划举办的社会活动等,可以在双方的公关渠道以专题或专栏的形式同时发布。这里的举例只是为大家提供一个逻辑思路,而在实践中我们或将面临更加复杂的问题有待解决。比如,需要根据品牌自身的策略与特殊属性,以及双方的营销公关风格与Vlog标准相结合来规划具体实施方案。


结束语:


Vlog视频的策划制作层面其实相交于短视频前期工作会简单一些,对Vlogger的应变能力和采录经验要求会更高,但即便如此在后期视频加工剪辑阶段的策划可以起到采录期间经验不足的弥补作用。


而品牌方在运营Vlog时可以结合热点IP相互合作产生共赢的公众影响力,如影视范畴的合作。在双方的资源与渠道共同推进热点造势,不仅能够促进影视IP的热度提升,还能够将品牌与影视作品同步传播输出价值。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影片中的演员也会成为品牌在此次公关活动中的代言人或映射出正向的明星效应,而在策划Vlog视频内容期间保证风格与真实性的同时将双方的IP属性输送给公众,便成为了关键所在。



本文链接:https://www.chenifan.cn/yygh/56.html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用户投稿,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观点为原作者独立发表,不代表澈逆凡博客立场,不对其真实性、准确性负责!如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我们也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 Vlog火了?Vlog品牌IP和个人IP如何运营?